日前,浙江省印發了實施中華鱉全鏈發展優質優價培育工程的具體方案,明確到2027年,全省中華鱉養殖產量穩定在10萬噸以上。屆時,其一產產值將達到70億元,全鏈總產值突破120億元。
中華鱉又叫甲魚,是我國重要的名特優水產養殖品種之一。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,浙江省突破中華鱉控溫養殖技術,率先開展現代中華鱉人工養殖,育成國家水產新品種3個,養殖產量和育苗量長期居全國首位。截至去年底,全省中華鱉養殖產量9.86萬噸,占全國總產量的18%,位居全國第二。
據了解,自2012年以來,受相關因素影響,浙江省大量中華鱉從業主體開始轉產或外流,產業發展受到沖擊。根據“土特產富”全鏈發展要求,迫切需要新的指導性意見,以重塑全省中華鱉現代產業體系、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,構建形成種業更強、品質更優、品牌更響、鏈條更全的產業新格局。
為此,新時期的發展思路上,浙江以“良種化、生態化、設施化、品質化、數字化”為引領,貫通“種苗繁育—生態養殖—精深加工—冷鏈物流—品牌營銷—漁旅融合”等關鍵環節,推動產業鏈、技術鏈、價值鏈協同融合,并明確了10項重點任務...[查看原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