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城重慶,梯田疊翠,物種豐饒,卻也常年面臨高溫干旱與寡日照等挑戰。如何讓農業“芯片”——種子突破自然約束,扛起糧食安全與產業振興的重任?在日前召開的重慶市農作物種質資源精準鑒定工作總結會上,“十四五”期間取得的十大農作物種質創新成果正式發布。一批具備“耐高溫、抗病害、宜機收、風味佳”等突出優勢的突破性新種質脫穎而出,為山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硬核科技力量。
這十大成果,既有保障糧食安全的扎實舉措,也不乏賦能地方特色產業的巧妙構思。
其中,“豆美”系列蠶豆開創了“食賞兩用”新路徑。它成功聚合了頂生花序、特異花色、抗病宜機收等優良性狀,在形成粉紅花海的同時,能實現畝產超200公斤的糧食產量,為巧妙破解耕地“非糧化”難題提供了獨具匠心的“重慶方案”。
在打破技術壁壘方面,甘藍雄性不育恢復系工具種質的創制,成功突破國外技術封鎖,使更多優異種質資源得以利用。而與重慶美食深度融合的檸檬香型花椒“豐香”“豐彩”“渝津香”,其芳樟醇含量較傳統品種“九葉青”提升了480%,以其爆發式增香成為“豐都麻辣雞”風味的靈魂擔當,擦亮了重慶美食的金字招牌...[查看原文]